2007/07/31

愛在加爾各答


一個「不斷錯過」的故事,一部講述「一步錯,全盤皆錯」的電影。

星期六去做colony PCR,混到下午五點多離開。以前在花蓮的時候,總是很羨慕台北有很多撥放非主流電影的戲院,終於在昨天我到了「台北光點」 (http://www.spot.org.tw/),看了「愛在加爾各答」(Shadows of Time)。

「光點」是間位在中山北路二段的一塊有著咖啡廳、展覽館,以及一間只可容納六七十人的小電影院 (說是電影「院」,不如說是電影「間」還比較恰當) 的建築群。那地方雖然不大,但佈置的非常精美,很多人在咖啡廳聊天吃東西。買了電影票後,到隔壁的電影院,一踏入那小小的電影間,就愛上了這裡的感覺,很小,很乾淨,人也非常少 (我看的那場人數應該不會超過10個人),唯一的缺點就是坐在椅子上亂動時,椅子會發出很大的聲音。

電影開始前的預告也是非常有質感地先撥放「光點」接下來一系列的電影活動—膠卷時光影展,那預告的背景音樂非常好聽 (可能是因為我第一次看到這個預告,要是每場電影前的預告都是這樣的,我大概也會膩吧!)。

「愛在加爾各答」開始了,一直以為是個三四部紀錄片性質的故事所組成的合輯影片,沒想到卻是一部愛情故事。男女主角 (維多和莎拉?) 以及配角、跑龍套的全都是印度人,也就是說這是部印度人演的電影啦 (是不是印度人拍的我不知道,但是配樂和拍攝的手法像是一般看慣的西洋片)!

在看「愛在加爾各答」時,有時候會覺得真的很感動,但是當電影結束了,卻沒有那種令人回味再三的滋味。

這部電影是在講述一對從小被賣到織品工廠當童工的男女,分開了十幾二十年,卻仍深愛著對方,每當月圓的時候仍會遵守承諾到最大的濕婆神廟等待對方,這期間雙方都有被人喜歡、被人追求,也有很多人嘲諷他們不可能等到對方,但是他們仍不放棄,最後終於在廟中有機會見面,但是維多老闆的孫女陰錯陽差地出現,使得莎拉誤以為維多已經結婚而沒出面相認,這就是「一步錯,全盤皆錯」。隨著故事發展,維多因為創意使得自己工作的地方地毯小店變成國際大公司,也娶了老闆的孫女為妻,沙拉因認為維多不守承諾先結婚了,而答應了一個印度高官的追求,成為其妻。

要是只有這樣,這個故事還算圓滿。但是隨著故事發展,命運之神再三地考驗男女主角的智慧,考驗他們要如何處理許多兩難的情況。

最後一幕回到現實 (這部電影是採用回憶手法拍攝的),維多已經是位老先生,他回到小時候當童工的工廠,在以為沒有人的地方發現了一位老奶奶和她的孫女,其實這時候雙方已經知道了對方就是這輩子最深愛的人,但是卻沒相認,只如同兩個陌生人般的對話幾句,老先生就走了。

可能過了那麼久,曾經那些轟轟烈烈的感覺早已沉澱,老婆婆莎拉說了句話:「現在自己的幸福已經不重要了。」因為,自己的兒子早死 (和維多所生的),只留下一個孫女和她一起生活,她現在只想孫女過得好就好了。老先生維多最後慢慢地一個人離開。

既然雙方都已經釋懷了,為什麼不相認然後好好的聊聊天、吃頓飯呢?我現在經歷的事情太少了,沒辦法直接理解,但是稍微用同理心去想像,發現要是這種事發生在我身上,我的決定可能也和男女主角一樣,因為既然都已經過去了,沒必要再挑起曾經的感覺,雙方獨自生活了那麼多年,也習慣了沒有對方的日子,不用再破壞現有的寧靜吧。

2007/07/29 12:56
2007/07/31 23:20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