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/03/16

真誠的眼,一起哭泣


「只要有一雙真誠的眼睛陪我們哭泣,我們就沒有為生命白白受苦。」
今天傍晚,再一次地臨時起意跑去光點,到了光點售票處,才知道原來這一系列的「加台人權影展」都是免費索票入場的。本來對於臨時決定看的「神聖與恐懼(Scared Sacred)」並沒甚麼特別的期待,花個180元,打發一個孤單的周六晚上是非常划算的。幾次一個人去光點看完電影,漫步在中山站附近的小巷內,看著已經打烊的精美店家是個非常棒的享受,這樣的活動讓我感受到生活的靜好。

「神聖與恐懼」的導演是Velcrow Ripper,應該是加拿大人,影展的官方網站上寫他是個導演、劇作家以及音效設計專業人士,得過許多大獎。因為網站上對於本片的簡介寫的非常好,所以我直接摘錄如下:
「本片以紀錄片形式呈現,對觀眾拋出疑問:人類會因為驚懼而更加貼近神性嗎?人類會因為歷史的恐怖教訓而走上覺醒之路嗎?抑或人類會任由「無根基特性」和「驚懼」擺弄牽制,步上毀亡之路?本片帶引觀眾實地走訪歷史悲劇的發生地,包括傷膝地區、奧茲維辛集中營、廣島、紐約、阿富汗等地,回顧人類歷史上最為黑暗的時刻。本片基調並不陰沉,旨在述說人類在面對這些歷史傷痛時,所可能產生的希望、轉化、反抗。」
導演原本住在一個幽靜、美好的地方,千禧年前夕,發現這個世界上充滿了不幸,他認為自己不能再無視於這些黑暗角落所發生的恐怖事件,所以毅然決然開啟了一段歷時五年、遍布全球的紀錄之旅,記錄了地球上最黑暗的地方所發出最耀眼的光芒!
「……村上春樹曾在一篇小說還是訪談記之類的東西裡,提及他在我忘記是三十歲或是四十歲的某一天,獨自一人坐在棒球場的外野看臺看球,突然間心底有個聲音告訴自己:「日子不能再這樣過下去了。」於是回家後他便開始寫小說。也許是我弄混了,印象裡那篇文章有一段話提及那「驟然臨降的時刻」:『那像是在游泳池中反覆來回用同樣的姿勢、技術游著,突然有一刻,你停在池畔,腦中一片空白,忘記自己該用甚麼方式再潛入池水中,但清楚地知道:『那一刻』的自己,絕對和之前那個連續運動著的那個自己,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……』
畫面有點迷幻,紀錄片的感覺比較少(還是國外的紀錄片都是這樣?我現在有印象的紀錄片只有「唬爛三小」),偶而情節會從一個國家直接跳到另一個國家,有些灰暗地區是我所知道,例如:廣島核爆現場、911雙子星大樓倒塌現場、印度的西藏流亡政府;有些是我曾隱約聽說過的,例如:印度的博帕爾(Bopal)地區的聯合碳化物殺蟲劑工廠氣體外洩、以色列用高牆隔離巴勒斯坦人民、動盪的阿富汗、柬埔寨恐怖的過去和可怕的雷區。雖然很多都只是曾聽說過,不懂引發悲劇的深層歷史因素以及無法想像的影響,但是整部片仍然讓我「眼睜睜」地看完整整104分鐘。
「三年前,在以軍例行性剷平巴人民宅行動中,一位美國大學生若雪柯利(Rachel
Corrie),以肉身阻擋推土機而喪生輪下。她的死,感動許多人。她在日記中寫道:

『我仍然渴望隨著Pat Benatar的音樂翩翩起舞,渴望交男友及畫些好笑的漫畫給同事看,但我也同時想要制止這些惡事……這不是妳和爸爸當初決定生我時所希望我來到的世界;這也不是我以前看著卡碧圖湖(CapitalLake)時所指的『這就是我所要的開闊世界,我要進入這個世界』。我並不想進入一個我能毫不費力過著舒服生活的世界,卻全然不知道自己其實也參與了滅種的暴行。」

拍攝這部紀錄片時,導演並不是一直處在安全的狀態當中。例如在阿富汗時,雖然曾經被旅館老闆告誡:「你不知道你在做甚麼,你這樣子會被他們殺死的!」但是他仍和「阿富汗婦女革命協會,RAWA」去遊行,RAWA去年遊行時才被敵對勢力所攻擊。

我常常嚷著要去非洲、要去落後地區參加很酷的國際醫療行動,但是我自己知道,我並沒有那麼偉大的信念,強大到可以讓我冒著喪命的可能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人。導演在片中兩度說道:「吸進苦難,吐出憐憫」,聽到這八個字的時候,我靜靜地想著:「這個導演他真的有那麼大的慈悲心,願意為那些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,但是卻互不相識的人承擔痛苦?還是他只是說說罷了?」我非常難想像願意為別人犧牲的感受,如果可以再來一次,Rachel Corrie 會不會願意再次犧牲自己的生命、拋棄那些想做卻都還沒體驗過的事,只為了幫助「看似」和自己無關的難民?
「有位著名的猶太心理學家維克多,他在二次大戰間被關入進納粹德國的集中營中,在那三、四年的囚禁時間,許多人都死了,不過他活了下來,後來他移民澳洲,他在澳洲寫了一本書,其中他說,『人只有一樣東西是不可能被拿走,那就是:在任何環境中,選擇自己的態度和方法的自由。』他在被囚禁期間,身上一件衣服也沒有,四周都是水泥牆,他突然大喊,『我自由了!我自由了!』雖然他的肉體被關在集中營中,但是他的精神卻可以跳脫牢籠。」
影片中有段在阿富汗(沒記錯的話)的故事,描述在塔利班政權統治時,有位音樂家被禁止聽、創造任何音樂,那位音樂家生活中不能沒有音樂,沒多久,他想到了:「咦!但是他們沒規定不能養鳥!」所以他買了很多很多的鳥,以叫聲為挑選的重點,沒多久,他家又充滿了歌聲了。
「在面對困厄時,人有選擇的自由。」
除了那些死亡的受難者,當然會有亡者遺留在人間的親人。影片中訪問了一個母親、一個父親,兩位都因為戰爭衝突使得自己的妻小身亡,他們有選擇的權利,可以選擇成為一個自殺炸彈客、一個激進派份子,或者成為一個不讓更多人受到像他們一樣傷害的和平理念宣導者。他們都選擇了後者,他們知道「冤冤相報何時了」的道理,了解以暴制暴並不能止住動亂、減輕自己的悲慟。要是我遇到這樣的事,我會選擇成為哪種人呢?

累了。

最後,摘錄一本我很喜歡的書中一段話做為結語:
「能夠相信的是,各色各樣的人背負著不同的辛酸,在這深河祈禱的光景。河流包容他們,依舊流呀流地。人間之河,人間深河的悲哀,我也在其中。」
2008/3/16 02:00
2008/3/16 11:30


參考資料:
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,http://palinfo.habago.org/
Revolutionary Association of the Women of Afghanistan (RAWA):http://www.rawa.org/index.php
阿富汗婦女革命協會就美國受恐怖襲擊的聲明:http://www.rawa.org/ny-attack_ch.htm
波帕慘案的教訓:http://203.68.20.65/science/content/1985/00100190/0004.htm
以色列的牆:http://blog.yam.com/munch/article/6721703
httphttp://www.tangben.com/JINDUPING/04/meiyi.htm

沒有留言: